上海市实验小学作业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本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沪教委规〔2019〕9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沪教委规〔2019〕10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本校作业管理,提高学校作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制定本制度。
二、基本原则
1. 发挥育人功能原则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2. 学生全面发展原则
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激发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关注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及时、认真、专注地完成作业的良好行为习惯,推进学生主动实践、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3. 学业和谐发展原则
作业的布置要本着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谐发展的原则。既要布置知识巩固性作业,也要布置一定量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知识巩固性作业避免单一、重复、机械、繁杂,探究性、实践性作业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
4. 量与质相统一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能体现知识的巩固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补充、延伸、拓展,要设计精而少的作业,以少的作业量达到优质的作业设计水平。坚持统筹协调,合理控制各学科家庭书面作业总量,使学生作业量符合要求。
5. 师生共促发展原则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作业应是温故知新、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自身能力重要途径之一;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作业应是诊断学生学习水平、反思教学得失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既是两者之间信息反馈、情感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资源。
三、基本规定
1. 作业控制严标准、多渠道
(1)保证一、二年级无书面回家作业,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三、四、五年级学生的每天回家作业量(按学业程度中等学生完成时间计算)不得超过1小时。
(2)班主任根据每天记事本的作业总量,调控各科作业总量,对超负担的作业,班主任有责任进行调控。
(3)通过作业备案的方式,控制好作业量,学期初,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好学科年段的学期重点要求,制定基础型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的内容,备注好作业的类型、作业量,交学科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备案。
(4)每学期初,以教研组为单位,对一学期的各类练习卷的练习阶段及练习量交由学科分管审核,进行文印备案。
(5)家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家长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布置额外的书面回家作业。
2.作业类型重创新、切实际
(1)注重基础型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在作业备案中明确阶段作业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好基础型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基础型作业做到重视基础和技能的训练,切实摒弃脱离学生实际的做法。个性化作业以教研组个性化作业为主,鼓励教师个人的个性化作业,能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突出作业的针对性;讲究作业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2)注重学科的融合性。寒暑假,为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由教导处组织设计主题性长作业。每次寒假前,各教研组围绕学校统一主题“玩转中国年”,制定相关的学科作业,作业以菜单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有所选择。每次暑假,围绕学校阅读主题,组织全学科主题阅读活动。
3. 作业设计重质量、善指导
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杜绝布置用手机完成的作业。
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布置前必须先做一遍。在完成下水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格式规范、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使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4. 作业批改重细致、求规范
依据《上海市实验小学小学教师作业布置、格式、批改的检查制度》,在期初作业备案中,对各类型的作业明确批改的要求。严格遵循“有布置必有批改”的原则,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
(1)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正确使用各种批阅符号,注明批改日期以及作业订正的要求。重在找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和学的要求。布置的课内、课外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无漏批、批错现象。作文批改可精批(通览后细改,有眉批、总批)与略批(通览全文,找出问题,写出评语)相结合,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每次至少要精批三分之一,每个学生的大作文中有三分之一精批)。提倡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除作文外)。作业批改要及时,作文本批阅不超过一周,周练、单元试卷批阅不超过两天,其他作业当天完成批阅。杜绝学生自批与家长批改。
(2)实行“等级+评语+日期”的评价方法,还可用带有激励性的标志(如小红花、五角星、笑脸等)进行评价。等级、评语和批改日期要书写规范。评语要实事求是,多用鼓励性的评语,肯定学生的成绩,遇到问题,要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根据学科特点,除了实行作业等级制度:“A、B、C、D”或“优、良、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外,还要关注学生作业时“姿势、专注、守时、整洁、检查”五方面,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态度。(3)做好学生作业情况的记录与分析,特别是对作业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或独特性见解的应予详细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册”,便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批改作业后,应区分情况及时讲评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
采用集体讲评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共性的错误要引起重视,详细分析,找出根源,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定期进行作业展评,通过相互欣赏比较,发挥榜样的激励引领作用,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批改方式由面批和统一批阅结合构成。一般每学期每位学生的学科作业面批次数不少于5次,学困生相应增加面批次数。(作文批阅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一次面批。)
四、管理机制
1.组织管理
领导组织保障,成立以教学分管为组长的学校作业管理领导小组,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2.备案管理
学校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通过作业备案、文印备案,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教导处负责对各学科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等加强日常检查管理,教研组长负责对本学科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环节进行监管,督促组员按要求实施。
3.检查管理
发挥三级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批改的分级检查。
教师依据作业布置自查要素,做好日常自检。
作业设计观察点:
(1)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与学生基础匹配
(2)表述:题干表述准确,完成要求清晰
(3)结构:单元内容覆盖面广,题型多样,难度分布合理
(4)数量:估计作业用时适当
作业批阅观察点:
(1)批改:符号规范,批阅准确及时
(2)批语:有针对不同对象的指导和要求
期中,由学科分管下教研组详查,对教师的作业布置(内容、数量)、批改(及时、规范、针对性)、学生订正(及时、规范)、作业书写(端正美观)、簿本(整洁)、总体满意度几方面进行检查,发现共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期末组长复查,关注整改落实情况。
在检查中,重在发现教师在提高作业效能、减轻作业负担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加以推广,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
4.资源管理
积极开发、积累题型资源,建立各学科题库,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规范作业的设置,期末,教研组上交自主设计作业,做好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