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督导评价 > 正文
百年传承•强基蓄势•务实求进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市实验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8 17:12:19

——上海市实验小学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20165

 

 

 

 

 

上海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实验性学校。自20102015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和各级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坚持“小学校,儿童幸福之起始”的价值追求,以“尊重生命,开放教育”为基本策略,以“重实求精,敢于超越,追求卓越,与时俱进”的学校精神艰苦创业,基本完成了《五年规划》中制定的目标,现将5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以“百年传承,强基蓄势,务实求进”为主题作如下总结,敬请评估指导。

 

基本情况

一、办学规模

学校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974名学生,109位教职员工(其中教师100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占比15%;小学高级教师59人,占比59%。本科学历为80人,占比80%;硕士学历4人,占比4%。现有特级校长1名,获黄浦区拔尖人才称号1人。黄浦区学科带头人2名,区学科骨干7名。

2009年因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需要,学校与福佑路第二小学进行了整体机制合并,经历了过渡、整合、平稳发展的过程。

二、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2012年,在黄浦区人民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区教育局的直接操作下,校舍整体改建工程实施,耗资近3亿,历时4年,于20156月竣工并交付使用。目前,学校现有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地下面积各50%,原保护建筑修旧如旧,学校建筑呈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交融,成为市中心品质最高的校舍之一。

三、工作主题

以建校百年为契机,浓笔重彩弘扬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现百年老校在坚守教育本源的坚定与执着;以校际合并为突破,实证文化领导力的作用,并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以绩效工资改革为抓手,护航现代学校的长效发展;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并提升“课程领导力”,探索“育人为先”和“课堂转型”的可行路径;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凭借,凸显“开放教育”的特质。在艰苦奋斗、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中,共历成长幸福,实现内涵发展,夯实基础实力,蓄势谋划新发展。

 

四、主要成绩

综合荣誉: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从2009年至今,连续三次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巾帼文明岗、黄浦区创先争优基层党支部、区优秀团支部;学校语文教研组获区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

专项工作:先后获得全国教学先进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创造教育先进实践基地、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与艾滋病运动宣传子项目优秀活动奖、黄浦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区先进教工之家等多项荣誉;《穿越时空》一书获“上海市第十届教育成果”二等奖;《成长,约会明天》一书获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学校在社会活动中保持基本影响度,在上海市课程改革现场会上以《好玩、玩好》为题做主题交流;在上海市民2014年度年会和区德育年会上,就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以《启蒙养正,约会明天》作交流发言;《成长,约会明天》一书,在2014年全国“两会”会议中心展出引起广泛关注;受区教育局委托参与上海市教育博览会、区县教育巡礼。

加强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影响度。学校先后参与了由中国教育报刊总社牵头的“全国未来学校联盟”、承担由民进上海市委、上海市教研室与宝山教育局组建的“同洲教研联盟”并任黄浦召集人;参与了中德环境教育项目;与新加坡培青小学交流进行了10年,共同举办了“中国·上海——新加坡‘推动高效的教与学’”教育圆桌论坛等大型学术活动,国际交流稳步推进,师生教学交流常态化;学校的专业艺术团队(啦啦操队)获全国学校啦啦操第3名的好成绩;学生参与上海市小学生英语小品展评连续获得上海市特等奖;参与“上海市童谣比赛”,获得一等奖。

学校参与了上海市重大教育问题的研究:连续参与“上海市提升中小(幼)课程领导力的行动研究”,并成为上海市唯一一所既承担项目研究、又担任项目专家的学校;参与上海市普教科研所的德育评价研究,“学案研究”内容被列入上海市教委直报项目。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团队的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1名教师任上海市第三期普教系统“双名工程”主持人,1名教师进入“上海市青年团队计划项目”,2名教师成为“黄浦区名师、各校长工作室导师”,1 名教师进入教育国培计划最高端项目“引航工程”培训,十多名教师参加市、区级名师基地学习,8名教师进入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学习。37%的教师获市级以上教学、科研评比一、二等奖;4名教师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资格。“优质课堂  精良队伍”再次赢得同行瞩目。

学校优秀个人群体初步形成: 4人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有20多人次获得“上海市园丁奖”、“区园丁奖”等市区级荣誉。

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体验中,实现了基于自主学习前提下的最大发展,五年来小学生学业水平合格率为100%,在连续2次上海市学业绿色指标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产生了一批特色学生,有2名学生获“上海市十佳少先队员”,参与全国、市区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多位学生获奖。

 

开放管理目标明确  办学定位准确落实

作为一所具有历史积淀的老校,学校在战略发展定位上,以“坚守”与“传承”并重为基本策略,办学规划注重文化延续,以突破现有教育“瓶颈”为重点,力求在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轴上,履行实验使命,自觉承担实验责任。五年来,学校较好地克服了硬件缺失、文化再融等重大现实困难,坚持目标定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凝神静气,潜心研究,大胆担当,顶住了下行压力,实现了组织再构,文化认同,事业发展。

一、发展战略定位准确

1、办学理念一脉相承,办学生喜欢的学校

学校办学继承“小学校,儿童幸福之起始”的价值追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开放教育,尊重生命”为基本策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己任,多形式组织学习国家、上海和黄浦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及“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学校工作以开放管理为引领,通过制度保障规范运作,在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核心领域中,在上海市的课程领导项目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中倍受关注。

学校坚持“开放教育”的改革实践,借助于“开放教育指导委员会”,以及市区领导的关心指导,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夯实了深厚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底蕴,聚焦内涵发展,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学校以“教会学生做人,培育乐观向上开放的心态;教会学生认知,实现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同步增长;教会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基本自理技能和初步的社会实践能力”为育人目标,较好地体现了学校助力师生成长的作用。在育人目标中,具体提出学生“健康身心,有扎实基础、有自如交流的能力、有喜欢的休闲方式、有个性特长”的五项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学校通过家长会、社区开放等活动让社会了解学校,学校还开设“微信公众平台”,提高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的知晓度,学校因此获得了广泛认同,即使在校舍最简陋的时期,学校依然是社会最为认同的学校之一。

2、办学规划制订适切,实施过程落实

学校办学规划以五年为周期,围绕“传承与发展”核心,通过具体的项目研究、各部门的阶段计划以及特色活动方案的设计,全面落实、基本实现了做强师资、丰富课程、优化硬件、提升内涵的目标。学校承担上海市课程领导力实践,推进开放教育深入研究,为基础教育提供落实素质教育的经验,研究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体现育人为先。学校通过“年度教育工作满意度”、“教师读书现状”等调查,了解学校工作;建立“班级发展报告”,发布“学校发展危机报告”,调整学校工作;通过常规流程检查,落实计划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做到出人才,出经验,确立了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地位,并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

二、管理过程规范有序

1党支部思想引领监督保障

学校党支部在学校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在校长负责制执行中,在“三重一大”、“八项规定落实”、“三公经费使用”、“干部选拔任用”、“人事制度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坚持标准、监督把关,保证了依法治学,民主治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等“五个好”的标准为目标,以加强基层党建为重点,以联系服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为核心任务,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为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党支部兼顾学校教育实际情况与党组织的特点,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做到“党员明确,群众知晓”;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做到“班子带头,党员示范”;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做到“聚焦四风,找准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做到“改进作风,推进工作”。支部梳理列出了本单位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上存在的问题清单,努力整改,转作风、勤服务、练内功、谋发展,为攻坚克难、推动改革奠定了精神与骨干基础。在师德以爱生为核心的师德建设中,多形式地组织学习教委关于师德建设的新文件、模范教师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探索“党员课堂”、“走进经典”等多种方式,把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与日常的教师政治学习、校本研修等工作结合起来;围绕“每个学生都重要”的主题,进行育人能力的校本师德培训,为全体教师的师德自律与文化自觉做表率。

2、建章立制,依法办学

科学管理,建章立制,实现依法治校,文化立校,是管理的价值追求,也是学校现代化的基本保障。民主、开放,体现公正与公平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点,为此学校按《上海市校长负责制》文件精神,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做到广泛听取意见,保障教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以求得全面认同,使制度成为共同的选择、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形成了制度制订人人参与、制度成文人人自觉遵守的良好态势。

学校在原有的《学校办学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规范性与科学性,持续进行了制度的完善性修订,对涉及学校各主要管理的环节,强化了制度建设的作用,同时增加了文化建设的内容,从制度上保证了学校办学品质的提高。学校的各类会议制度保证了集体决定,通过校务会、行政会议、支部会议、工会会议等,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工作制度保证了流程管理的落实;在区教育局指导下,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建全制度,通过补、增、改方法,完成了《学校办学章程》的制定;结合改革工作,特别制订了人事管理制度,在岗位设置、绩效管理上,用制度保证教师专业成长,并通过制度化建设,使学校体现出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民主。

3、民主管理,科学运作

为了落实开放教育的办学思想,使学校基本的管理特征体现民主、开放,学校建立了基于网络等载体的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务公开制度,落实校务公开责任制;建立了代表大会制度,明确相关议事权限,如“教代会”、“行政会”、“少代会”等共商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事;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由教代会讨论或决定,有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年度校级干部教职工大会述职、教师年度工作交流测评制度、中层考评会与年度学校优秀教师推荐会,助推风清气正、高效廉洁的学校风气形成;历年《教育满意度测评》的测评,学校工作的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关注课程改革聚焦队伍建设

课程与师资水平,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办学的综合竞争力,更是实小传承的优势。历年来,学校在这一领域工作中通过学习研究课程领导力、课程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等项目,在挑战改革前沿中,带动学校跨跃式发展。

一、开放课程设置,丰富学生成长体验

个性化地实施国家课程。二期课改方案是以功能纬度为主体、兼顾其它要素来构建多维课程结构的,同时在课程编制中给学校一定的自主建设和弹性管理的空间。我们完成了《上海市实验小学课程设置》及其完善性研究,学校的课程设置被收录于上海市课改专著。

学校具有开放特征的课程计划,能根据年级特点,调整课程配比,呈现开放特质。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则鲜明,“以做强基础型课程,活化拓展型课程,适度引入探究型课程”为原点;课程实施有特点,保证了学生的自主生动发展,在低年级中以“基础型课程+跑班课”模式,实现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在中高年级中以“基础性课程+拓展课+自主选择课程”模式,通过俱乐部课程,帮助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倾向,并在旺盛好奇心趋使下,进行初步的自主探究。

学校在整体设计中做到了国家课程开足开好,拓展型课程活化中求丰富,探究型课程开设有特点,确保三个板块结构的新课程方案能高质量的落实。在实施中,逐渐形成三级课程领导力,即校级管理层具有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中层管理层具有开发、指导、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能力,教师具有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实施国家教材、与自主研发特色课程的能力。

作为市级课改基地单位,学校连续参与了“上海提升市中小(幼)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的项目研究,并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承担研究项目与项目指导的学校,先后承担了有效教学与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的研究,旨在提高课程的实效。几年间,学校在及时回应课程改革重点项目中不断丰富课程,结合小学半日活动的实践,我们整合了原有科目,建立了以“好玩,玩好”为特点的“快乐333”课程,课程收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课程方案集,经验在上海市课程教学现场会上交流。

二、课程管理有效优质

学校不断优化教学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创新与扩容提高教学质量。为体现学校开放教育的理念,我们成立了“二期课改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室为核心,不仅保留了原教导处、科研室人员,更增加了家委会代表、教学专家,使教学管理从制度上保证了课程改革不仅在校内顺利实施,更从机制上保证了管理职责落实、校内外的有效沟通、学校与家庭的充分合作、基层学校与教育专家之间的优势互补。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规划推进课改工作;成立了“学术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今天,我们如何走进课堂”的论坛机制坚守十多年,使教师拥有交流理论与实践的平台。

传承学校严、实的教学管理作风,对教学制度做到了有设计、有专业指导、有检查落实,形成“制度+专业”的管理模式。作为上海市课改学校,能主动回应学生需求,积极投入教育改革,在“绿色指标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等重大项目推进中,创造条件,积极作为。为了落实绿色指标,学校探索了“班级发展报告”制度,使管理与绿色指标导向形成一致性,也使学校在办学最为困难时期,不仅顶住了下行压力,而且在“上海市学业绿色测试”中有突出表现,引起关注。由此,黄浦区在我校组织召开了“区小学教学质量工作会议”,推广学校的管理经验,在上海市区县教育巡礼中,我校推出了“探索转型,绿色发展”的经验,引起新闻界与同行的广泛好评。

三、教学实践扎实创新

1、教学实施严谨中求创新

几年来,学校把语文学科的“严、实、细、活、深”风格转化为所有学科的特点,进而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特征。质量管理,学校旨在探索以优化课堂教学为抓手,实现以教学流程科学化为重心、以科学“减负”为突破口、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的长效管理方式,在“重教”、“姓研”中不断实现了原有的经典教学经验在新时代的发展。

学校重视教学五环节,深化端正教学思想,坚持科学“减负”。学校结合行政部门的要求,制订了“减负”意见,同时坚持以高效课堂体现“减负”,并修正了《课堂教学观察分析表》,让学生在“严而有格,扎实求真,细致缜密,生动活泼,深刻宽广”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学案”助学,转型课堂,形成了“导学类”、“练习类”、“实践类”三类不同学案,适用于不同学科,灵活多样的运用,为教师关注“学而教”找到了路径,使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中,学而有获,学而有成。

追求优质教研,孵化精良课堂。学校明晰质量管理的层级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管理无盲区。管理中形成了人人有责任,过程中形成了“一级为一级负责、一级为一级服务的格局。目前学校形成了以校长室为第一责任部门,各分管教导各守一方,教研组长全面落实,教师责任到位的责任制。通过学校的学业评价制度、教学五环节的落实等工作,基本做到了质量管理流程中人人能担当,人人有作用的良好态势。

多形式地促成全面质量意识的形成。今天的质量管理,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分数质量,而应当是广义的能力型、发展型质量。学校借助于备课组活动,研究课堂教学的效率;借助教研组活动,研究学科的功能;借助各类课题活动,研究开放教育下学生的开放性持久性能力培养;开设教师论坛”,请专家、校内教师进行质量观的交流。通过交流,教师渐渐明了全面教育质量的内涵,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在教师中开展“教学伙伴”活动,使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教学的互助。

教学常规管理追求抓实。一抓计划流程管理:教学工作是一项计划性很强的工作,计划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计划管理中强化计划制定,过程管理和终端检查工作,保证计划的方向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统一。二抓计划管理的全面性:每学期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及每个教师层层都要制定教学工作计划:(1)各任课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制定学期的授课计划,保证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2)各教研组组内教师共同制定教研活动和专题研究计划。(3)教导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重点,制定学科重点研究的计划。三抓计划管理的全程性:每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后,要在教研组长会上征求意见,并通过组长传达给教研组内的每位教师,在此基础上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导处对各教研组计划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反馈。学期结束前,教研组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实施情况做出小结,在组长会上交流,分管行政向教研组长、教代会代表做出述职报告,接受教工的民主监督。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学习。开放管理,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学校建立了“各年级学期开放制度”,邀请家长现场听课,与孩子共同活动,体验学校生活;通过“年度教育工作满意度”评价,发现教育问题,分析教育数据,改善教育行为;通过“网络教研在线”,保障高效的教研带动高效的教与学。

2、教学评价生动多元

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了相应的工作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开放性的评价体系,并结合日常教学把等级制评价贯穿在课堂表现评价、日常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及学期综合活动评价之中。评价目标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等。

评价工作依法合规。学校严格按上海市教委规定,一年级、二年级不组织书面统一测试,中高年级不进行期中测试;对于测试结果不公开,不排名,弱化其筛选功能,强化其对更好教学的诊断功能。

评价方式多元,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学科规律。学校教学管理中建立了集学科检测、活动性评价、小龙人特色学科活动、节日主题活动等为一体的多元评价方式,从认知、情感、态度等纬度评价学生成长。我们在高年级中建立了学业阶段检测的相关流程规定,并用“免试制+挑战活动”为学有潜质学生提供发展机会。低年级以“小龙人亲子游园会”进行学业综合评价,通过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等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尊重孩子的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快乐启航。为了不给学生压力,又能鼓励学生天天进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探索通过课堂观察及时评价学生表现。语文学科以“小龙人航海记课堂表现评价表”为载体,通过红、蓝两种颜色小奖券的发放,把养成学习习惯与学习语文知识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老师的评价提供了依据,为家长的激励提供了学情,为学生努力提供了方向。学校评价工作还表现出评价者的多元,有学生自评,有教师他评,也有红领巾学长评,更有家长评,评价活动成功的变脸,有效地缓解了学业测试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逐步体现出成长驿站的功能。

3、师资配备力求合理更优

教师是课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几年来一手抓提高现有教师教学能力,另一手抓青年教师培养,做到了在按岗位要求配足配齐教职工的同时实现第一轮师资队伍的优化,几年来引进2名教师,转、换岗位10余人。专任教师100%具有教师资格,本科学历达到80%

四、师资队伍持续优化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水平决定了学校的品质,近年来,学校在重整队伍中,苦心谋划,实现队伍整体稳定和师资质量的缓慢提高。

1、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坚持发展的观点,创设条件,建立机制,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全方位促进教师的能力提高,把教师队伍建设成具有发展潜力的群体。学校引入开放的“人才流动管理制”,推行“绩效工资制”和“教师职务奖惩制”,建立“教师发展专业平台”,实现教师评价公正、公平、开放。

2、注重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等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遵纪守法的意识。学校通过文件学习、案例解析、专题报告对全校师生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基本认识。结合行业特点,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标准与师德规范等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精心组织了“师德承诺”的签约活动,以明确法制标准,增强教职工的诚信守法意识,历届教师节以“微笑每一天,师爱满校园”等为主题开展活动,强化文化自觉,以此作为办好学校的行为底线。历年来,学校无违法案件发生。

五年前,我们以年度主题亮相的方式,围绕“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情怀学养实践”、“师爱助学生成长,教学促专业成长”、“新起点新使命”、“为了学生的幸福”,开设了“党员课堂”引领方向,“实验工作坊”探究问题的特色项目。学校各级骨干,同心同德,共担责任与风险。行政人员,努力成为学科的把关者、课堂教学的示范者与指导者;党员教师,努力成为教学改革最积极的实践者;骨干教师,努力在教学研究中成为智;后勤人员以“课堂的要求,教师的需求,就是工作的追求”为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着最好的服务,全校形成了情系学生、聚焦课堂的态势。

我们重建了“学校实力根植于课堂,教师功力修炼于课堂,学校口碑源自于学生”的价值观,积极传承“精良课堂”的传统特色,在继承“严、细、实、活、深”中,实践创新,形成“严而有格,扎实求真,细致缜密,生动活泼,深刻宽广”的课堂特点,努力营造优质课堂。教与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培养自由思想的习惯,教师们追求课堂“因有趣而快乐,因充实而快乐,因成长而幸福”的积极过程,最终形成师生“开放”的心态与能力。参加二、三期市名师基地学习老师组织的学术专场,受到专家好评。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促成民主人际环境。小学生由于心理比较稚嫩,学习情感与效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个体的情绪影响,让每个学生都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显得更为重要。而现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人格自尊又常受人忽视,要使新课程产生较好的学习效益,我们将小学阶段的减负重点锁定在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之上。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设定教育内容时,眼中要有具体的学生;产生教育矛盾时,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教育活动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时空,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多元沟通。

3、建立有利于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支持。

我们在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培育亲和的人际环境。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新课程希望赢得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而学生的学习环境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育行为方式,而教师教育行为的实施较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心理状况,因而只有当学校给予老师宽松的心理与学术环境,才能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环境。伴随着课改研究的深入,为使管理层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人际场,我们努力做到“三个淡化,三个强化”,即淡化指令性工作,强化改革性项目管理;淡化指标性考核,强化自主性发展;淡化终端考核,强化过程指导,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张扬个性、追求学术的人际环境。

形成制度工作,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权。学校《教学工作制度》,规定了教研活动的建设方式是“一个基本点,二个目标导向机制,三种呈现方式,四条落实渠道,五个检测点”,以全面保证学生享有优质教育的基本需要;建立《分级特色带教》,规定了新教师合格带教方式,并通过《骨干教师管理办法》,落实带教指导工作;建立《教学工作指导制》,采用校行政深入备课组,全程参与并指导;建立教育科研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对形成良好研究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立《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书》,通过自我设计、学校认定的协商方式,促成“我要发展”的良好态势;建立《年度教育工作满意度》调研机制,特别对老师的师德与职业能力进行基于课堂的专项评价,同时通过校园网的“校长博客”栏目,加强与教育对象的交流,引入社会的监督机制,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干部轮岗制”,特别是教师管理中,探索“点”对“点”成长服务,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条件,保证其专业发展。重视教育科研,形成鼓励青年教师独立申报课题,放手让青年骨干独立主持市级以上课题,形成教研组每年申报课题的“教学+研究”风气。

 

学习调适教育资源  服务学生成长

一、挖掘校内资源

资源支持办学,黄浦作为一流城区,在办一流教育中,为学校的办学提供了充足的人、财、物保证,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虽然是面临着由校舍改建带来的办学困难,但是竭尽所能,把对学生的影响减到最少,形成了“走出去,活起来”、“硬件不足软件补”的基本原则,保障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1、人财物管理中的三个“优先倾斜”的原则,保证教育资源的持续优化。即:第一,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倾斜于与新课程配套的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及时的、丰富的技术性支撑,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第二,教育科研课题优先选择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等前沿内容,对有利于激发儿童兴趣的学习资源,优先组合,通过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实现学校、家庭、社区资源一体化;第三,学校教学评价倾斜教学一线,鼓励教师聚焦教学,关注课堂,情系学生。管理从时间、财力、评价等各方面,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区资产检查与法人经济责任审计中,被评价为规范有序。

2、维护校园安全,创建平安学校。安全无小事,是学校所有发展的基础所在,不言安全无言教育,学校历来把安全放在管理工作的第一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做好相关的工作。学校能结合办学实际做好工作,在过渡校区,我们以维持为主,保证校内最简陋的设备正常运行,服务教学的基本需要。进入新校舍,我们淡化对二次装修的要求,强调环保、简约,主动争取区教育局的支持,防疫、环境检测部门的参与,保证新校舍平稳启用,建立学校安全中心,尝试物业管理方法,保证学校有序使用。学校主动联系警署、交警等,参与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获得显著效果。学校连续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二、开放心态整合社会资源

1、家委会

学校建立完备的家委会制度,并不断推进家长深入学校的广度,从让家长知情走向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三级家委会制度、学校重大工作定期通报制、家长课堂、家长参与班级视导工作、家长评委参与学校学科评价、重大活动评选等,在学校中家长已经参与到学校行政管理、教学评价之中。

学校重视与家长的信息沟通,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并在优化校园网平台的同时,开通了“上海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平台” 推送重要信息。学校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教育争议,本着学生事无小事的态度,对信访举报和违规问题等查处及时、规范,从创设机制到问题追踪,从流程回复到情感关怀,多方式地实现了和谐办学环境的目的。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每周一次接待日活动、“校长博客等路径,理性、客观、积极地面对家长的各类教育投诉,并确保第一时间答复家长信访反映的问题,以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学期重点处理了校舍回搬中的“环境质疑、“学生用膳”等问题。如教育教学问题,校长室均深入年级、班级、班级家委会及时了解情况,与相关教师沟通,提出改进方案。如餐饮问题,学校组织行政、工会、家委会、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协调会,与午餐供应商面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谐的学校氛围为优质办学创造了基本条件。

2、寻求社会合作

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经历,学校主动整合社会资源,先后引进外籍教师,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供支持;与黄浦区市民中心等体育场馆联系,为学生体育拓宽空间;与格致中学的排协合作、“婷芭蕾”等,为特色学生提供发展机会……

责任担当,奉献于区域教育均衡黄浦区教育提出“精、特、优”的区域教育定位后,做强品牌学校,做优做特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校际联动,合作共赢成为基本策略。在区教育局牵头下,建立了四大协作块,学校成为其中一个牵头学校,先后就“课程改革”、“绩效工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2015年主持协同教研,聘请市区教学专家,开展6大板块,50多场教育教学活动,为提高块内学校教学水平、师资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扩大办学规模,为均衡优质作贡献。在区教育局安排下,上海市实验小学与福佑路二小成为紧密型合作单位,4年间,两校经历了交流互动、同步教研、整合重组三个阶段,即校际联盟,交流互动,沟通信息;聚焦教学,同步教研,选择福二相对薄弱学科英语,尝试学科联动。2009年,在教育局的统一规划下,福二小整体机制并入实小,进入了整体优化的最后阶段,学校确立了“共享资源,合并办学,整体优化”策略,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人员梳理,统整差异,再次挑战“极限”,学校迅速采用“教学伙伴”、“专业验收”、“岗位调整”等多种方式,在整合中同时着力于发展,目前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教学差异在经历了滑落后,进入了良性上升通道。

参与教育部国培计划,接受语文、英语学科的培训任务;和山东、福建的实验小学建立教学联盟,通过课堂交流等活动,探讨教育问题,传播办学经验。学校与崇明、云南、湖南、江西等学校及区域建立培训项目,或为区域教师培训讲课,或与学校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学校35%的骨干教师都参与相关工作。在合作中,各方在输出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学到了异地的办学思路与创新举措,实现了共同的提高与发展。学校杨荣老师参加上海市教委组织的“农村校长培训”工作、徐颖老师长期参加上海市数学教材培训工作,吴剑萍老师参与上海市体育教材的运用研究,季峻岭老师参加上海市英语中心组工作,学校语文教研组作为八校校际合作的核心单位,受邀参与上海市教研室、民进上海市委与宝山区教育局联合组织的同洲联盟研究活动,多名教师在论坛上发言或获奖。

与全国小学校培训中心、上海市教委共同组织了“践行教育家思想——学校,儿童幸福的起点”的论坛;组建了“青岛·厦门·上海——实验教坛”,进行三地交流;参与了中国·上海——新加坡‘推动高效的教与学’”教育圆桌论坛、两岸三地教育交流、长三角论坛等跨地区、跨省市的交流。全面多样的教育交流,放大了研究效益,培养了骨干教师,也建立了学校在上海市、全国的教育地位,折射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目前,杨荣老师作为上海市双名工程小学校长的主持人之一,依托的就是学校丰富人文资源,反映的是学校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厚基础。

 

坚持育人为先助力学生发展

育人为先,是学校办学中坚持不变的追求,育人树魂奠基人生,通过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将德育教育经验与时代旋律有机结合,使德育活动再次引发社会的广泛认同,《新民晚报》、《上海教育》等报刊杂志均作了专访报道。

一、坚持启蒙养正的育人研究

1、探索具有学校特征的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们坚持育人为先,在回溯学校育人经验中,2007年就率先进行培育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通过科学研究、实践探索,形成了集理论认识、实践方法于一体的具有实小特点的育人方式。我们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炼了核心价值观的八个基本元素:“爱祖国、守规则、敢开放、讲诚信、负责任、会学习、懂简朴、有快乐”。这些要素或是公民的基础情感,或是公民的行训底线,或是国家的基本策略,或是学生的重要责任,或是基本的生活态度,都是现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对国家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回应与践行。

学校建立了养成核心价值观的四条路径:“听看先导”、“践行跟进”、“思情相伴”、“评鉴留白”;明确了四个实施重点:“师德先行,文化引领”、“课程领导,学科育人”、“‘对话’互动,学会思想”、“资源整合,过程体验”。

学校发挥各级组织作用,提升教育效益:党支部发挥党建带队建的作用,深入开展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支部以“党员故事屋”为载体,充分考虑一到五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讲寓言故事,看历史人物,评时事热点等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多角度思辨,引导他们在谈话与互动中,认同“团结力量大”、“文明守规”、“简朴环保”、“自强自立”等道理。“党员故事屋”活动激发起学生对党员的崇拜之情,奠定了对党组织的初步情感。成果在社会与教育界中引起广泛好评与充分关注。

2、培养良好习惯

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内容,我们将此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以“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为切入点,分年级开展“我与阳光同行”主题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中,结合“年级舞台”的展示活动,开展了“校园行规点评”、“评比总动员”、“集会礼仪”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用好展示思想与才华的天地的同时,成为文明人。与校门整治的工作相结合,大队部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并向全校家长发出了公开信,这一活动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有效振奋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三次蝉联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实践中我们坚持确立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育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改进德育工作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通过全面开展“小干部轮岗制”、“年度十佳小龙人”公开展评、“军营体验”等活动,开放德育实践途径,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自主教育、同步的家校合作、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中,提高思想境界,增长实践才干。

二、夯实基础强“学问”

用公正公平的教育理念,实践校内教育优质均衡。学校把“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发展”作为价值追求,坚持不办智优班,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实行学校大队部干部竞选,班级干部全面轮岗,促进更多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坚持探索“科学减负,绿色发展”,通过“学业提示”网络平台,实现作业网上公示;借助“校长博客”及时化解教学矛盾;通过“教研天地”等特色栏目,通畅了教育信息的发布,共享了教育资源。

学生学业表现良好,五年级保持100%毕业率,学生在参加绿色指标测试中成绩或全市领先,或区内处于第一层次水平,小学生写字等级考试中成绩连年提高,在参加各类体育、艺术等比赛中成绩喜人,在重大团队比赛中,学校“啦啦操队”、英语小品获全国、上海市一等奖,舞蹈队、弦乐队等连续获得区一等奖。

三、健康第一,快乐成长

1、体质健康

学校把学生健康运动放在重要地位,严格执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制度,在过渡校区时,由于办学条件严重不够,学校联系了区内游泳馆、卢湾体育馆、市民健身中心等社会场馆,支付巨额资金用于车费,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同时引进跆拳道、攀岩、羽毛球等项目,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保证活动质量。学校外借场地,坚持举行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以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检验体育工作的成绩。

学校卫生室配有专职卫生老师,建立完备的工作制度,在区教育局、区卫生专业部门指导下,规范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卫生检查,在班级发展报告中,学校特别加入了学生健康发展态势分析,学生近视率、肥胖率、龋齿率均在合格范围内。学校定期有“卫生保健”、“生理指导”等专题教育活动,结合传染病高发时节,学校用通知、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学校配有卫生室,并会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整体卫生设施硬件的水平。

2、心理情感

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教师,学校有3人获得相关证书,有多人正在学习进修之中,用心理学知识做学生成长引路人,正成为大家的共识。学校不仅在管理中形成制度,更在教学中形成课程,近年来探索“教育资源室的建立”,为特殊教育需要(随班就读等)的学生提供专门课程与学习空间。学校系统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完整的运行网络、规范的心理档案,学校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

四、课程支持,发展个性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有“分层教学”的落实,并以“学案”教学法,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全过程,保证了学习的有效;学校形成选择性课程,通过跑班,让学生有选择喜欢课程的机会;学校还引进音乐、戏剧、外籍英语等教育资源,让学生学好学时尚;学校在艺术、科技、体育等建立了10多个俱乐部,保证了特色学生的充分发展。学校借力于电视网络作用,通过小龙人电视台等,形成了“E-time”、校园追星等节目,在给师生提供展示的天地中,促进个性发展。

 

基于校情 谋求自主发展

实小的办学是在连接历史、面对今天、奠基明天的时空中展开的,2011年是学校办学的第100年头,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时间节点,学校通过“百年名校可持续发展规律性研究”,实现历史的传承与未来的开启。

一、百年传承

1、提炼学校精神,定格百年文化

文化具有外显与内隐力,凝聚文化,才能传承历史,研究学校的发展规律,求得更好的前行,为此我们以《百年名校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为项目,展开了探索规律的研究,我们寻觅学校漫长的发展轨迹里,深感留下的是“前辈毕业后辈继”的“发展与艰辛同行,荣耀与奋斗相随,坚守与创新并重”的百年传承与发展的办学记实,体现了“名校”“有规律”的“持续发展”特质,并提炼了能支持学校持续发展的四大规律:

规律一:学校办学,把“学校是儿童幸福的起点”作为基本办学理念,谱写“前辈毕业后辈继,万竹教泽长”的美好记忆。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

规律二:在学校管理中,以“形神兼备”为目标,建立制度,凝聚精神,在“擘划经营年复年”中铸就“万竹声名扬”的教育传奇。小学堂里教师们把对教育的追求,化作“把具体教育事件做精致”,把对教育意义的体现,化做“教好每一个孩子”的自觉要求;把对未来的向往,化作不断超越原有的成绩,实现跨跃进步的努力;把对历史责任的理解,化作奉献于学校“传承文化,再创辉煌”的行动。这种“前辈毕业后辈继”的精神,成就了万千学子,也成就了教师,更成就了学校百年光荣。

规律三:“小学校之良否”,在于“教师之学力”,尊重教师,培养教师,帮助教师在体验“教学相长育英才,实验常辉煌”中,感受职业幸福。在学校百年的发展中,曾有战火纷飞,政局动荡,社会变革,甚至连基本的校舍也没有的维持时期,但因为有学生,就有教师,因为有了教师,就有了教学,当“教”与“学”成为人的基本需求时,学校的价值与意义更显伟大。

规律四:学校发展能在社会重大变革或者浩劫中,立足课堂,成功“应变”,见证“孜孜矻矻,不懈地自强”的顽强生长性。在学校百年的发展中,也曾有教育模式改变,区域资源盘整,数次更名,几番合并,但在这里没有“我从哪里来”的纠缠,只有“我向何方去”的追求,而且这种追求共同的起点是“在课堂上好好教书,成为合格教师”,目标点是“教好书,亮起来,做好教师”,教师钟情“课堂”,魂牵梦绕“教学”,学校因课堂的生动而灵动美好。为了孩子而提升专业,为了课堂而研究教学。小学校,大视野;小学校,爱孩子;小学校,优师资;小学校,精课堂……学校的办学精神穿越时空,经历战火洗礼,社会更迭,文化转型,历久弥坚。

2、借助校庆,共享荣耀

2011年,学校举行了主题为“穿越”的系列校庆活动,我们特别强调了奋斗、责任、奉献,活动包括教学研究、大型庆典、校友回校、校庆回顾,以定格百年传奇的精神力量。活动的举行,正值学校重组不久,热烈隆重,大气磅礴的活动,对形成学校所有人对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成为以后我们在过渡校区艰苦办学的美好回忆与强大激励。

隆重校庆之后,我们较好地运用了重大活动的“后效应”,使校庆成为有意义的文化活动。通过“回味校庆点滴”等活动,迅速把聚焦点转移到“教育人的幸福”、“好学校的再思考”上来,使校庆成为树立办学自信的生动证明,品味教育幸福的生动佐证,激励自我超越的关键事件,放大活动效益,“今天我们以实小为荣,明天实小以我为荣”成为强大的精神支持,推动新一轮的攻坚突破,高位发展。

二、致力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上海市教师发展专业学校

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教师之于学校,一如参天大树,根深方能叶茂。教师第一,名师荟萃,师资精良,是学校不懈的追求。学校开展了“以爱心为核心,专业为重点,学术为亮点”的师德主题教育,建立职业价值认同;用“民主的管理,专业的研修”来提高教师的能力与尊严;用“走进历史,沉浸文化”,形成文化认同与团队归属,孕育组织“愿景”;建立“今天,我们如何走进课堂”的教育论坛,成就教师专业思想;用“走进经典,与书同行”,提升教师的学养与境界;建立“机会公平,良性竞争”机制,炼队伍,激发教师职业成长内驱力。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持续实现高位发展,并形成了有效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规划队伍、提升专业素养、引领培训教师、展示示范辐射、特色工作、成绩五个方面形成经验。

1、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发展目标

学校系统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队伍建设单列成文,明确提出阶段教师建设目标,为使工作更为具体,学校拟订《上海市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详细制订进程、要求与举措,同时学校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教师队伍建设均单独成节,确立年度主题词、具体工作方式,做到规划有序落实。

党政工工作计划聚力于建设学习型团队的目标,发挥各类组织、团体的教育力量,行政会议把推进课改作为核心问题,党员组织生活把党员如何站在教改第一线作为责任的首要目标,工会把提升教师学养作为特色活动主题……多渠道保证规划的落实。

2、制度保障,真抓实干教师队伍建设,历来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班子,全面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学术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工作;建立职务评审小组,负责教职工职务评审;建立监督小组,负责教师专业评审中的争议与调停工作;建立岗位设置工作管理小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实施;建立师训专管员,负责教师的日常专业培训工作……若干领导小组的建立,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管理到位,实现了专业发展的公正公平。

3、文化引领,提升教师师德学养文化是历史的积演,是学校的财富。新时代队伍建设一定有更多文化的内涵,以“走进文化,继承文化,建设文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把学校的文化特质深深烙印在师生的举手投足之中的学养气质,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推动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捷径之一。

建立文化认同,持续名校发展。用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宝”,一为“历史”,百年老校,源远流长。年轻一代在聆听历史回音中,找到了教育的根,教师的魂。二为“名师”,这里地灵人杰,名师辈出,以小学教育中旗帜性人物,名誉校长袁为代表的几代教师,可谓德高学精,在与她们“面对面”中,青年人读懂了高尚。三为“校训”,“实验创新,蓬勃向上”,激励着今天实小人再铸教育改革的辉煌,让园中百竿千竹挺拔茂盛。

建立价值认同,自觉专业发展。学校实力在于教师,教师功力修炼于课堂,学校口碑源于质量。通过各种学习,形成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激励教师做与学校定位相匹配的教师,实践共同承诺:“今天,我们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在为学生想得更多、做得更细中,发展专业,做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好教师。

4、建立行动模式,提升专业品质。学校开放专业平台,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强化教研,放大以袁瑢为代表名师的专业精神,促成以名师骨干引领,以教材为基准,以学生为对象,传承好“严、实、细、活、深”的教学风格,并探索具有开放特征的实现路径,提高教师队伍的层次水平。

5、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是简单的工作,更是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常规工作做细做扎实的同时,学校形成了形神兼备,效果显著的“品牌”项目,助推教师职业成长。

1)坚持了30年的“五·四教学比武”,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起始于1985年的针对青年教师的“五·四教学比武”,本只是为实现青年教师跨跃式发展而设计的特别路径,随着时间变化,教师队伍建设任务、教师的人员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为此我们传承了“夯实基础能力,发现成长苗子”的基本思路,形成了今天比武的“注重基础,培育特点,展示成长,推动实验”的原则。

丰富了相关项目的活动内容:基本功比赛融入了时代特色,保留了“双笔”字,增加了英语朗读、电脑制作,相关学科基本能力测试,主要针对五年内新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被分成了几类:三年内教师可由教研组指导后,参与比赛;三年以上教师当场抽签备课,一周内完成教学;综合教学能力比赛:30岁以上教师全体参加,或对青年教师比赛课进行点评,或当场进行命题、解题等;特色比赛,由教师自主报名,或进行多媒体制作比赛、或进行个人爱好比赛。

每年的活动,全校所有的教师都动了起来,特色教师跃跃欲试,青年教师潜心研究,教研组群策群力,一片生机勃勃。呈现的是课堂的变化,专业的成熟,班级的发展。活动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她告诉老师们,如何用好机会,如何用好舞台的重要;也告诉老师们,教师来自于课堂的掌声是最动听的;更告诉老师们,学校最看重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教学比武已成为学校教职工心目中的“奥斯卡”。

215年持续推进的“今天,我们如何走进课堂”论坛活动,激活教学思想,研究教育新模式。

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推进,从教育理念到课程观念,从课堂形态到教学方法,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教师在与传统经验“告别”时,有很多的困惑与无助,“今天,如何做教师?”成了教师经常自己追问的话题。学校自2000年起建立了教师论坛——“今天,我们如何走进课堂”。从最初的突破“课程 = 教材”的狭义课程观,突破“实践课改 = 实践课程计划”的片面课程管理认识,展开学习,到“实验工作坊”,研究课堂转型、育人智慧、课程领导等,帮助教师与时俱进,行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317年经营的“书香行”教职工读书活动,提高教师文化学养。

与书为伴,走进经典,培育文化教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当相随书卷,握手经典,让知识如潺潺小溪常流,浇灌新蕾;校长,人称教师的“教师”,必须对话文化,神交高尚,涵养学识,修炼人格,守望教师的成长。“书香行”活动,起于行政为了课题研究而读书的任务趋动,读书后的行政人员看到了读书的价值,于是行政班子就有了把偶尔的成功化作经典的想法。

行政“咖啡时间”读书活动,让文化引导学校发展,通过校园网和图书馆的“新书推荐栏”,不断为教师传播教育和社会的最新信息;教师集体式个性化读书助教师有思想地教学,走进经典的教职工人文素养工程,实现了“教师高尚式专业化阅读”,“学思偶得”等专题活动,让教师在交互思想中分享经验……读书、分享,成就了实小教师的精致生活、精辟思想、精确向导和精美情趣。

书香行与文化经典行在后几年不断有机融合,体现了学校希望教师们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实现文化学养的提升。如今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方式,读书成了一部分教师的情感纽带,读书成了实小成员谈话了第三地带,成了融情、联志、追梦的另一方式,文化校园建于读书基础之上,如今我们已经完成了教师与学生协同“书香行”的实践设计,实现了我们希望“实小不仅是读书的乐园,更能成为爱读书人们的家园”的追求。

三、项目实验,引领发展

以科研促教研,推动改革。学校建立课题组长负责制,全面规范校、区、市及以上的课题管理方式,鼓励教师做“研究”,在经历真研究,真过程,获得真成果中实现专业成长。学校建立科研工作会议制度,每年组织召开科研工作会议,交流推广科研成果,发布年度课题指南,推出科研新人,成为年度科研的“检阅台”。小学校大课题,我们坚持自己的课题自己做,自己的论文自己写,在总结研究成果时,做到力求提炼新发现,表达成果以教育叙事为主,呈现实践的鲜活与真实。正是这种真研究,围绕开放教育的核心命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先后三次蝉联“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并屡获市、区级科研高奖,教科研成为建立一支优质教师团队,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捷径”与“孵化器”。

学校申报并立项了《百年名校可持续发展规律研究》、《当代小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严实细活深教学风格传承与发展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目标的策略研究》4个市级课题,并在此之下链接了“双名”课题《开放教育背景下学校课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课堂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话语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等多个市级课题。作为课改基地学校,我们参与了国家重点课题《提升中小幼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承担了《开放教育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教师们或以参与研究,或以教研组、个人等多方式,独立在区级申报研究项目,成功立项,承担研究,借助这些高层次课题群研究,有效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并培养了一批有思想、会研究、能教学的教师队伍。

杨荣校长主持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组课题《开放教育理念下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发展实小教学原有风格,体现“以人为本”,效益并重的研究目标;承载“尊重生命,开放教育”理念,聚焦于课程的有效实施,在“科学地教、自主地学”前提下,通过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行动研究,将开放教育办学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并“下嫁”为具体的“教”与“学”的实施方式与教育行为,以探索具有人本化、多样性特征的课程实施方式,使课程成为育人的“蓝图”。我们团队在分工合作、成果分享中,获得借鉴与启示;我们在攻坚中,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有效也是一个务实的任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不只是理念性的口号,更需要有实现的路径,我们的研究,实现了传统教学的经验继承,现代教育方法的创新,有效的教学研究与真实的研究成果,将会在教师、学生的充分发展、学校课堂的灵动生成中折射。

孙琼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通过对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前提下,对影响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若干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体现学校育人目标,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重点在课程实施与课堂领域中,从原则、策略、途径、方法角度,在知、情、行、意等具体方面进行研究,形成有效促成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的对策,提升学校教育的功能,形成具有教育可行性、实效性的教育对策。

金羿老师研发的,杨妍老师主持的市级规划课题《“严实细活深”教学风格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在承担起“二期课改实验与研究”的重任同时,继承和发展袁瑢老师“严、实、细、活、深”这一教学风格,更深一步理解它的内涵,提炼一套更加易于操作、更加具体化的策略和方法,用智慧赋予“严、实、细、活、深”以灵动的新时代的色彩,让“严、实、细、活、深”在新课程背景下,焕发活力,从而铺就学生体验语文快乐的学习之路。同时在感悟课堂中,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季峻岭老师主持的市级规划课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目标的策略研究》,在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建立能体现以全面提高有效目标达成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法、学业评价方式,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整体训练密度和创造每个学生训练机会,以分层的教学要求衡量每个学生发展的情况,关注学习体验和学科功能,在“营造我喜欢的课堂”背景下,通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建立一种和谐且有效的课堂教学形态,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最终卓有成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徐颖老师主持的区级重点课题《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策略研究》,努力尝试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践探究——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通过类比、分析、归纳等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在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最本质、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来观察生活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下教育改革的研究在学校持续进行,先后承担了《“Broadcast Yourself”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校园智卡开发与应用研究》等上海市重大课题项目研究,在研究成果上实现由实践方法的创新到以物化平台为支持的模式改变,形成的《教师发展平台》、《学生发展平台》,成功实现了将模糊性终结评价转向为记录性过程评价的转变。

依托于教育科研,学校在提炼开放教育的办学思想、提升办学品质、实施二期课改、改革教育评价、开发课程建设等前沿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学校承办了全国创造协会组织的《高峰论坛》,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二期课改现场会》、参与了《上海市学业评价手册》、《拓展型课程大纲》和《品德与社会大纲》、《数学教学参考》等重大材料的编写,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直接参与了二期课改“上海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学校还借助于教育科研,成功地培养了一支学历整齐、精于教学、科研见长的教师队伍。学校因此赢得了“市文明单位”、“全国创造先进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有效地提升了办学品质,张扬了“实验创新”的校风。

四、展望未来写新篇

实小,不是天生名校,而是我们的前辈,用对教育的挚爱,艰苦奋斗,百折不回的创业精神去创造的结果。目前学校面临三大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破解,学校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将会受到直接影响,继而局限持续发展的可能高度。

首先,教师队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面临骨干教师的品质之忧。

李廷翰的《贫民教育谭》中明确指出:“为学生而延教员与校长”,今天我们的理解就是“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奠基学校”。学校核心发展力在于教师,“小学校之良否”,在于“教师之学力”,尊重教师,培养教师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帮助教师在体验“教学相长育英才,实验常辉煌”中,感受职业幸福。

有教师的幸福,才有幸福的学生,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学校的幸福。学校发展提升教师职业标准,教师成长带动学校发展,“名师”“名校”交相辉映的基本经验,曾让硬件不优的实验小学,在整体教育水准较高的上海,倍受社会推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优秀教师的专业话语权,名师的行业影响力,都让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滑坡,回望学校的曾经,我们惭愧不已。

其次,“实验”之生命在实验,我们面临教育创新的深水之困。

一流城市,一流教育,学校历来前行于基础教育最前沿,在新一轮攻坚克难,深水起航之时,我们要在开放管理、课程改革、教育品牌再铸等领域在传承中有时代创造性,做到出经验,成为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发展,面对目前队伍、政策条件问题,我们深感如履薄冰,举步维艰。

最后,优质均衡主流之下,我们面临教育担当的能力危机。

作为优质学校,我们当实现基于自身的最大发展,又要为区域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我们任重道远。在优质均衡的教育政策之下,没有了特别政策支持,却还没有填平承担责任后的落差,要实现自身发展的最大化,实现学校百年优质的持续高位发展,更为上海市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再作贡献,我们诚惶诚恐。

 

  上海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其文化将不断滋养教育生命的延续;

上海市实验小学,是区域教育窗口,社会关注、政府重视,期望效应将支撑今天实小人砥砺前行;

  上海市实验小学,是儿童成长的家园,“小学校,儿童幸福之起始”的价值追求,将成就千万师生的精彩人生;

……

  学校将以此次督导为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本着“实验创新,蓬勃向上”的精神,以“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锐气,和着“十三五”开启的节奏,通过深刻的反思与精心的设计,开启学校发展的新阶段,写就实小办学的新业绩。

 

此报告在学校教师、家委会中广泛听取意见,经教研组长会议、行政会议多次研讨,由校长室执笔,由校务会议讨论定稿报全教会通过后,呈送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