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等相关法规,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督导组,于2016年5月17—18日对上海市实验小学办学情况(2011-2015年)进行了综合督导。
督导期间,督导组听取了杨荣校长所做的自评报告;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校领导班子、教师代表访(座)谈共31人次,学生座谈10人次;观课19节;向86名教师、178名学生以及240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巡视校园、查看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听取了学校责任督学、所属社区代表关于学校办学情况的介绍。
经汇总分析,督导组认为:作为见证上海现代小学教育发展历史的百年名校,学校坚守“小学校,儿童幸福之起始”的价值追求,致力“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实践小学教育对人生成长的意义。以清醒的文化自觉,总结并遵循百年名校办学规律,克服困难,保持蓬勃向上的生机。以务实的责任担当,以“尊重生命、开放教育”为策略,坚持科学实验、改革创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内生的工作热情,依法自主办学,优化管理机制,推进课程改革、探索“课堂转型”,成就师生共同成长。学校规划目标总体达成,办学水平持续高位发展,赢得社会赞誉。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目标与管理
1、明确发展目标,扎实推进规划,办学水平高位发展
学校顺应教育转型发展,立足区域“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发展要求,在对学校深厚文化积淀、办学优势与挑战、未来发展空间等清晰梳理、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集聚师生智慧,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09----2015)。本轮发展规划目标定位适切、工作主题明确、实施路径清晰,凸显了“小学校,儿童幸福之起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学校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理解和实验小学在教育发展中独有的担当。
学校扎实推进规划实施。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年度计划推进为手段,实现项目责任制,将规划任务科学分解、有序实施和有效落实。通过“干部述职”、“学校发展危机报告”、“家长年度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规划实施的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剖析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规划项目的年度推进,基本形成了从目标预设、计划实施、效果评价、策略改进,不断完善提升的良性循环。
规划引领学校发展。随着本轮规划的有序、有效推进,学校屡获国家、市、区级各类荣誉奖项,教育质量得到师生、家长和社区认可;学校不断输出管理经验、辐射优质资源,实验示范的作用得到发挥和认同,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优化管理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依法规范办学,确立“依法治校,文化立校”的管理价值追求,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制,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学校根据治理需要,完善组织网络、管理制度。通过补、增、改方法,修订完成了办学章程的制定;在原《学校办学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工作要求,通过“人事管理制度”、“绩效管理”的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增补等,形成了保证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保障教职工权益、激发教职工积极性的制度序列。学校提出“一层为一层服务、一层为一层负责”的管理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校内各职能部门主动克服因校舍改建而致的“一校两区”管理困难,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形成有序、顺畅的管理服务格局,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问卷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各部门主动合作、服务到位的占比67%,基本协调、相互配合的占比26%。
学校落实开放教育的办学思想,强化民主管理。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工会、教代会制度,提案制度。建立了基于网络等载体的多层级、多形式的校务公开制度,不断增强工作的开放性、透明度。学校注重倾听民情民意,学校的重大改革、绩效考核等重要工作,都经过教代会讨论、民主表决;教代表们的有关改进学校管理的提案都能得到回应和落实。学校管理核心团队和谐团结、尊重师生、务实尽责,保障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问卷调查显示,43%的教师感到工作充满挑战、得到尊重、有成就感;41%教师感到压力大,但心情舒畅、工作有成效。
(二)课程与师资
1、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实施策略,成就师生共同发展
学校确立了“做强基础型课程、活化拓展型课程、适度引入探究型课程”的课程建设目标,组建家、校、专家多方参与的“二期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学校课程建设。设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规划推进课改工作;成立“学术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学校依托《上海市实验小学课程设置》及其完善性研究,完成了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学校严格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并积极探索三类课程的校本化的实施。学校连续参与“上海市提升中小(幼)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的项目研究,提出“国家课程开足开好,拓展型课程活化中求丰富,探究型课程开设有特点,确保三个板块高质量落实”的整体思路;逐步形成了低年级“基础型课程+跑班课”,中高年级“基础型课程+拓展课+自主选择课”的推进模式等。
近年来,学校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有力支撑师生共同成长,提升学校品牌形象。《上海市实验小学课程设置》及其完善性研究的成果收录于上海市课改专著。“快乐333”课程,“半日实践活动”的课程方案获得市级优秀,收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课程方案集,并以《好玩、玩好》为主题在上海市课程教学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学校课程的推进实施,促进了“三级课程领导力”提升,激活了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执行和评价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经历。问卷调查显示,家长、教师、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和主题实践活动均持满意态度。
2、坚持绿标导向,打造优质课堂,课改实践成效明显
作为市课改学校,学校主动回应学生需求,以“绿色指标”为导向,积极实验、科学实践。通过常规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变革,促成师生全面质量意识的形成,管理行为与绿色指标导向的趋同,探索教学与评价行为改进,实现科学“减负”、促进基于“绿标”理念的教育质量提升。为此,学校重点探索的“班级发展报告”制度,有力地保障了“绿色指标”落实和学校的“绿色”发展。其经验成果得以在区级层面的推广,并获得市级层面上的赞誉和同行的认同。学校在“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中表现突出。
学校传承“严、实”的教学管理作风,推广“严、实、细、活、深”的课堂教学经验,以科学“减负”为突破口,修正完善“课堂教学观察分析表”,让学生在“严而有格、扎实求真、细致缜密、生动活泼、深刻宽广”的教学活动中学而有获、学而有成。学校着力“优质教研”、“孵化精良课堂”,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学案”助学,转型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践中,实施“生动多元的教学评价”改革,初步形成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丰富、评价形式多样,体现三维目标、过程结果兼顾的开放性评价体系,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学校通过以“教学管理、课堂转型、评价变革”为中心的全方位的教改实践,有效地抵御了下行压力,提高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课改实践成效明显。
3、提升师德修养,推动专业发展,培育“精良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教师文化素养的培育与提高,通过组织具有学校特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教师将职业理解与认同教育,与师爱、师能、师风建设相结合。坚持“以生为本”,强调“学校的口碑源自于学生”,把自主选择和自由思想教育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维护列为师德教育的内容,将“五?四教学比武”、主题论坛、教职工读书等活动作为提升教师文化素养的平台,教师在活动中学习、交流,提升敬业、勤业水平。
学校以实施“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项目为契机,从专业发展氛围营造、发展目标引领、发展平台搭建、发展制度保障等方面系统设计,全方位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构建了相关的组织网络;通过校本研修,分层、按需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支持和帮助;运用互联网+教师评价,将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纳入评价体系,努力实现评价的公正、公平和开放,引导教师在评价中寻找自我发展的增长点,一系列举措既夯实了办学基础又赢得了教师的高度肯定。问卷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学校的校本研修在促进专业发展方面,“作用大”的占比59%、“作用较大”的占比33%,总计92%。通过学校的整体培养,教师群体成长迅速,骨干力量屡次获得国家、市、区级教学竞赛和科研成果奖励。
(三)资源与保障
1、合理资源配置,创建文明校园,优化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重视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完备,执行有力,内控制度运行有效。预算执行情况正常,经费使用规范合理,收费规范,财务及资产管理能做到账实相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学校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设施设备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人财物管理中坚持三个“优先倾斜”的原则,优先倾斜于与新课程配套的硬件建设;优先选择前沿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评价优先倾斜教学一线,保证教育资源的持续优化。
学校把安全始终放在管理工作的第一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规划,落实防范措施。建立安全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将安全工作列入目标考核。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逃生演练和日常安全教育活动,主动联系警署、交警,参与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效果。学校连续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2、推进家校合作,辐射优质资源,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建有完备的三级家委会制度,发掘家长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建立重大工作定期通报制、家长参与班级视导、参与学校学科评价、重大活动评选等,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性。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每周一次接待日活动”、“校长博客”等,直面家长的各种教育需求和合理化建议,从问题追踪、流程回复、情感关怀等多渠道实现了和谐办学、共同育人的目的。
学校主动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动机制,挖掘社会场馆资源,努力拓展学生教育时空。与多所国内外、市内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结对开展项目研究,开展交流互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合作多赢的良好势头。学校主动担当、无私奉献,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区教育协作块牵头学校作用,与教育协作块内学校深度互动、联合开展教育教学交流等活动,主动分享优质资源和经验成果,引领兄弟学校共同优质发展。参与教育部国培计划,承担语文、英语学科的培训任务,分担对云南、湖南、江西等外地学校的培训项目,输出管理成果、教学经验。最大限度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扩大示范引领效应。
(四)学生发展
1、探索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行规养成,塑造学生良好品行
学校积极探索校本化的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根据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提炼八大基本元素,即确立“爱祖国、守规则、敢开放、讲诚信、负责任、会学习、懂简朴、有快乐”的八大教育主题;在具体推进方面,确立“听看先导”、“践行跟进”、“思情相伴”、“评鉴留白”四条实施路径,明确“师德先行,文化引领”、“课程领导,学科育人”、“‘对话’互动,学会思想”、“资源整合,过程体验”四个实施重点,分年段、有重点地让学生开展学习、实践、体验;在教育组织方面,提倡全员育人、主张全员参与,特别是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以党建带队建的形式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党员故事屋”活动,讲寓言故事、看历史人物、评时事热点,和学生一起在活动中思辨、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激发对祖国、对党的深厚情感;在教育形式与载体方面,倡导学科教育与活动体验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促成“知行合一”,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如“文文明明幸福行”、“小龙人喜迎中国节”、“雷锋精神接力赛”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奉献社会,慈善捐助”等少先队争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感受身边的幸福,在展示自我的风采中传递文明新风。为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打下良好基础。
学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规范训练有机结合,扎实推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目标、训练、课程、评比等多维度教育措施,并将行为规范教育梳理出有分层内容的目标体系,对低、中、高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行规教育重点和训练要求;组建完善的组织网络,德育领导小组定期研讨行规教育工作,协调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构成了全员育人以及校内、外联动,实施行规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行规教育课程化探索,形成“行为常规”、“活动管理”、“文明礼仪”三大板块、二十多项教育内容,分年级有重点地加以落实;重视自我教育自主管理,通过教师垂范,实现学生自主教育,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辨析、自主评价,以实现行规教育与训练的内化;注重过程评价,开展先进评选。持续开展文明班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以评促改、弘扬先进。一系列的教育、训练、熏陶,促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连续保持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荣誉称号。
2、注重身心健康,培养个性特长,护航学生幸福成长
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严格执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及“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有效整合区域内体育场馆资源,引进跆拳道、攀岩、羽毛球等体育特色项目,尽力满足学生学习锻炼需求;坚持每年举行校园运动会,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增强学生体质。
学校系统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及阶段实施方案》,建立心理辅导工作管理制度及心理干预机制,建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档案,配备专业教师,2015年顺利通过了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验收。学校设计心理教育课程和游戏项目、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活动,引导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
学校努力“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发展”,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实践、展示平台。通过大队部干部竞选,班级干部全面轮岗形式,借力电视网络媒体,通过小龙人电视台和“E-time”、校园追星等节目,力求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学校引进音乐、戏剧、外籍英语等教育资源、实施跑班上课制度、组建社团俱乐部,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选择与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学生群体学业成绩良好,五年来,学生学业水平合格率均保持为100%的水平。学生在参加市、区的各类比赛和展示中成绩优异。学校在绿色指标测试中多项指数均超区平均水平。问卷调查显示,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各方面的表现进步明显或有进步的分别占比60.1%、36.5%。
(五)自主发展
1、探寻办学规律,汲取文化精粹,接力名校持续发展
学校坚持传承与发展,以《百年名校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为项目,用叙事研究的方式,通过一个个经典教育故事的再现,从办学思想、学校使命、文化精神和发展动力的视角,归纳出支撑名校持续发展的四大规律,即坚守办学思想、严谨治理学校、致力师资建设、关注课程课堂。学校通过百年名校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总结提炼,既承接学校过去的荣耀辉煌,更增强学校今后持续高位发展的责任与自信。这对学校传承百年文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对学校前瞻性思考未来持续发展具有启示作用和长远影响。
2、依托科研项目,坚持实验创新,有效提升办学品质
实验小学自觉担当实验的使命和重任,以科研为先导,聚焦课堂和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的实验探索。建立了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制度和课题组长负责制,每年组织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完善了从课题指南发布、申报立项、中期检查到结题认定等的流程管理;围绕办学规律、课程建设、教学有效性、教育评价改革等领域的真问题开展真研究。《百年名校可持续发展规律研究》、《当代小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严实细活深教学风格传承与发展研究》、《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开放教育理念下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策略研究》等市、区级课题和子研究项目,助力教育改革,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有思考、会研究、善教学的研究型教师,张扬了“实验创新”的校风,有效提升了办学品质。
二、问题与建议
1、系统设计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实现环境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校园环境质量是直接构成师生生命质量的重要部分。建议学校利用新校舍落成使用的契机,基于历史传承、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从文化培育的视角,继续系统设计建设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通过空间布局的合理定位、育人功能的有效开发和精神文化的整体营建,使校园的建筑风格、人文环境、办学特色、精神追求协调融合,让物质空间讲述学校的故事,显现精神的意义,营造独特优雅的成长空间,蓬勃向上的校园风貌,使学校有限的物理空间具有丰富广阔的文化想象,成为文化氛围浓郁、促进师生身心愉悦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
2、整合创新实验改革项目,完善体现师生主体地位的自我发展机制
建议学校研究明确在区域整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发展定位,系统设计学校新一轮发展中综合改革的目标和方案,把“年度教育工作满意度”,“班级发展报告”,“学校发展危机报告”等亮点举措统整为学校创新实验的整体性机制,把务实求进的精神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自觉需求,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学校、研究教师、研究学生,进一步形成学校自我设计,主动发展,自我评价,自觉改进的自主发展机制。为更多学校实现依法自主发展提供样本。
3、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继续发挥学校“实验”辐射作用
建议学校在教育转型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不断发扬实验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探索实践内涵发展的新举措,开展提升品质的新实验,建立提高能力的新机制,结合绩效工资改革,发挥收入分配机制的杠杆作用,奖励勇于承担改革工作、作出教育教学实绩的干部教师,激发教师务实求进的内生发展动力,凝聚师生智慧,进一步体现学校自觉履行“实验”使命的责任担当和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小学教育转型发展方面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二0一六年六月十七日